讓全面小康激蕩中國夢——二論協調推進“四個全面”
夢想是最令人心動的旋律,又是最引人奮進的動力。人民的夢想是什麼樣子?
“更好的教育、更穩定的工作、更滿意的收入、更可靠的社會保障、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、更舒适的居住條件、更優美的環境”“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、工作得更好、生活得更好”,2012年11月15日,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,用樸實的語言,道出了人民心中的夢想,撥動了海内外中華兒女的心弦。這個夢想,是人民對民族複興的美好憧憬,是全面小康的群衆表達,是黨的十八大描繪的全面小康藍圖的生動呈現。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标”,習近平總書記的莊重承諾,展現的是我們黨執政的宗旨信念和奮鬥情懷。
“中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。實現這個目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。”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國夢的大格局中,把全面小康目标升華成民族複興的重要裡程碑。今天的神州大地上,全面小康與中國夢相互激蕩成人民生活的幸福圖景,凝聚為全社會的“最大公約數”,在中國夢的交響曲中增添了更優美的旋律,成為中國共産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鬥的時代主題。
然而,全面小康怎樣建成?難點如何破解?這不僅關系全面小康的實現,更關系中國夢的奠基,是推進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必須回答的重大課題。兩年多來,習近平總書記足迹遍及甘肅、湖北、湖南、内蒙古、新疆、福建、江蘇、雲南等20多個省區市,念茲在茲的是億萬人民的小康生活,奔波謀劃的是當代中國的發展大計。總書記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、新論斷、新要求,準确把握當代中國實際,精準聚焦全面小康難點,科學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諸多重大問題。
全面小康,核心就在全面。這個“全面”,體現在覆蓋的人群是全面的。它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,是不讓一個人掉隊的全面小康。踏訪河北阜平“看真貧”,給獨龍族鄉親們回信希望“加快脫貧緻富步伐”,延安座談“革命老區脫貧緻富”,從就任總書記之初到羊年春節之際,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,“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、特别是在貧困地區”“小康不小康,關鍵看老鄉”。“一個民族都不能少”“不能丢了農村這一頭”“決不能讓一個蘇區老區掉隊”……這一系列論斷,充分體現了把13億多人全部帶入全面小康的堅定決心。
這個“全面”,也體現在涉及的領域是全面的。我們要建成的全面小康,是“幹部清正、政府清廉、政治清明”“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”的全面小康,是“破除城鄉二元結構,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”的全面小康,是“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,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”的全面小康,是“讓人民群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”的全面小康,是“望得見山、看得見水、記得住鄉愁”的全面小康,是“以改革創新精神開拓國防和軍隊建設新局面”“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強力量支撐”的全面小康……方方面面,着眼的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。民主權利如何保障?貧困窪地如何弭平?三農難點如何攻克?文化挑戰如何應對?生态瓶頸如何突破?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,就是補齊發展短闆的過程,就是提升小康水平線的過程。
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從根本上說是發展問題。在發展進入新階段、經濟進入新常态的今天,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論述,抓住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,瞄準的是經濟、社會和人的素質的全面提升。發展是當今世界潮流,發展是當今中國主題。無論是“工業化、信息化、城鎮化、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”,還是“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”,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标,體現的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屬性和必然要求。
小康,這個中國人千百年來的夢想,今天已經被中國共産黨人賦予了更深刻的内涵。在“四個全面”戰略布局中,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處于引領地位的戰略目标。然而,要把一個人口比歐盟、美國、日本加起來還多的大國帶入全面小康,這是人類曆史上從未有過的偉大壯舉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隻有全面深化改革,破除利益藩籬,實現全面小康才有動力;隻有全面依法治國,建立規則秩序、推進公平正義,實現全面小康才有保障;隻有全面從嚴治黨,鍛造領導核心、提供政治支撐,實現全面小康才有保證。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民族複興進程中的深層次矛盾問題,以全面依法治國确保現代化建設有序進行,以全面從嚴治黨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群衆基礎,才能繪就全面小康的宏圖。
新的征程正在展開。小康這個穿越無數苦難與輝煌歲月的執着夢想,已經觸手可及。曆史的接力棒傳到我們手中,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将由我們親手完成。“繼續發揚筚路藍縷、以啟山林那麼一種精神,繼續保持空談誤國、實幹興邦那麼一種警醒”,我們就一定能“把人民的期待變成我們的行動,把人民的希望變成生活的現實”。
|